50歲的金華市民劉女士最近睡覺時,一翻身就感覺頭暈、天旋地轉,并伴有惡心嘔吐、大汗淋漓等癥狀,病發時頭也不敢動,持續一小會兒后,頭暈的癥狀會有所好轉,但是只要頭一動,上述癥狀就會復發......無奈之下,劉女士匆匆趕到金華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門診就診。
神經內科副主任王曉翔根據劉女士的講述,迅速考慮到這可能是神經內科常見的疾病“耳石癥”,經進一步檢查,排除了其它疾病,最終確診為耳石癥。王曉翔當即為劉女士進行了復位治療,果然劉女士的頭暈好轉,沒有再發。
何為“耳石癥”?
我們能夠感知電梯升降,感受乘坐過山車時的加速、減速、上升、俯沖、極速回旋帶來的感官刺激,都依賴于內耳的前庭器官——半規管、橢圓囊、球囊。
在橢圓囊、球囊結構內有感受重心變化的碳酸鈣鹽結晶,形狀像石頭,故稱為“耳石”。
由于頭部外傷、鈣質流失、缺血或者年老局部結構退化,耳石器(橢圓囊、球囊)內的耳石從原來的位置上脫落,移位到了別的平衡結構(半規管)內,當我們起躺、轉頭、轉身出現頭位變動時,會引起眩暈,專業的疾病名稱是“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”,俗稱“耳石癥”。
耳石癥的表現
1,多發于中老年人,女性略多,急性發病。
2,主要表現為眩暈或頭暈,持續時間短,多在60秒之內,可伴惡心及嘔吐。
3,常與某種頭位或體位改變有關,眩暈/頭暈可反復發作或緩解,間歇期可能無任何不適。個別病人眩暈發作后會有較長時間的頭重腳輕及漂浮感。
耳石癥如何治療呢?
王曉翔介紹,如果確診是耳石癥,不用驚慌。目前針對耳石癥的主要治療方法是耳石復位(一種物理治療方法),其原理就是通過臨床設計一套變換患者頭部位置的方法,使自由游動的耳石微粒通過重力作用,從半規管移出,送回橢圓囊,不再引起眩暈等病理反應,成功率可達93.4%。
臨床上90%左右的患者基本上經過一次復位治療后眩暈會明顯消除,還有一部分患者則需要多次復位。
耳石癥復位治療后需注意:在手法復位后48小時內采取高枕平臥或側臥位睡眠,避免頭部劇烈活動,有走路不穩或輕度眩暈屬復位后正常反應,注意防跌倒。
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耳石癥?
耳石癥是可以治愈的,但易復發??梢酝ㄟ^改善自身的生活行為方式來預防耳石癥復發。
1,耳石癥患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避免引起眩暈的危險動作,如快速轉頭、彎腰、轉體等。
2,注意頭部保護,避免頭部撞擊,避免過度用腦;遠離噪音;保持心情平和,避免過度緊張、焦慮。
3,作息規律,保證充足的睡眠,避免勞累。
4,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,有助于保持平衡功能,但需注意避免劇烈運動。
5,積極控制心血管病的發病因素,注意控制血壓,保護血管;適當補充鈣質。